四川在线记者 唐泽文
3月8日,四川日报全媒体与共青团四川省委共同打造的《青年观两会》第四场连麦活动,邀请到全国政协委员、民建四川省委副主委、西南财经大学大数据研究院院长寇纲,以及作为青年观察员的电子科技大学大四学生余恒甫。
人工智能正在和将要给我们带来什么?面对它的到来,我们应该做好哪些准备?
【资料图】
从最近火热的ChatGPT,再到人工智能与人的关系,两位嘉宾与四川日报全媒体青年记者、主播一道,就“人工智能”展开对话。
扫地机器人出现,整理收纳师也来了
人和人工智能是相互促进的关系
“比较形象的比喻是,一个是‘全科医院’,一个是‘专科医院’。”聊到超算中心和智算中心的关系与区别时,寇纲这样描述。
他说,超算中心为国家超算成都中心,是算力领域的“国之重器”,其全球顶尖的算力性能,将为科研工作带来极大的助推与便利;成都智算中心是“东数西算”国家一体化大数据中心成渝枢纽节点的样板工程、西南地区最大的人工智能计算中心,将为“人工智能”这个专属领域提供更多服务。
目前,这两个“中心”已经在装备制造、高原气象、新型材料等领域,为来自全国的项目提供了强大算力支撑。“东数西算”大背景下,一条更宽阔的“算力蜀道”正在逐步成型。
“我看到的变化,很贴近生活,比如学校里的无人配送小车。”余恒甫说,快递配送最后一环,在校园里已由能实现自动寻路和避障的无人配送车完成。车到宿舍楼下,自动发送短信,学生凭验证码到车里领取自己的快递。
“可以说,人工智能的应用,正在逐步融入到我们的千行百业中去。”寇纲说。
根据中国信通院预计,2022年我国人工智能核心产业规模(增加值)达到5080亿元,同比增长18%。
“一些基础性工作,它甚至能做得更好。”余恒甫说,最近火热的ChatGPT给他印象最深的是,它可以解释复杂的数学公式,还能自动生成可执行的代码,甚至超过了普通程序员。
我们会被人工智能取代吗?
“我认为不会,目前看,它能在基础性工作上有很好的能力展现,但缺乏全局性和创造性。”余恒甫认为,人工智能是很好的“辅助”,但决策判断,乃至新技术的创造,仍需人来完成。
寇纲对这个观点表示赞同。“我们和人工智能,是一个相互促进的关系。”在“辅助”之下,人的生产力被释放出来,投入到更具创造性的工作中去。
“最近一个有意思的现象是,扫地机器人出现后日常清扫被取代,但整理收纳师这样的新职业又出来了。纵观历史看,这种以科技进步引领的新旧职业交替,其实是一直在发生的。”寇纲说。
掌握核心数字技术的“主动权”,规避“低端锁定”风险
我们还需要数字经济领域的制度建设
长远看,未来人工智能还将为我们带来什么?
“还是以无人配送小车为例,它目前更适合在封闭的环境,如校园中使用。”余恒甫说,今后它的长远发展蓝图,就是在开放马路使用的无人驾驶。
“不仅是无人驾驶,整个交通的运行管理,都会因人工智能技术的升级,而有更科学高效的变化。”寇纲说。
比如,成都正在成宜高速上试点智慧交通系统,将事故处理时间缩短至10分钟左右,“零事故”天数从每周0.5天提升到1.8天。
“今后的应用领域应该很广,比如带货主播,就能通过虚拟数字人的形式来实现。它的沟通技巧基于海量消费数据生成,可能更容易把握消费者的兴奋点。”余恒甫说。
虽然人工智能已在全国有了较为稳健的发展,但长远看仍然面临一些问题。
寇纲认为,从全球看,数字经济价值链在快速重构。在这个过程中,我们需要掌握核心数字技术的“主动权”。不然,我国将面临“低端锁定”的风险,仍有可能存在被国外巨头“卡脖子”的风险。
因此,不少国内相关企业都把自己所处领域的全球“首位度”放在了公司发展的重要位置。比如去年底,新华三就在全球率先发布WiFi7路由器。
此外,数字经济领域的制度建设,还需要进一步完善。“数字经济得到健康发展,数据流通是关键。”寇纲说,我国数字资产交易市场尚未建立,还存在法律定性模糊、定价交易混乱、流通价值缺失等问题。
不过国内看,在这个方面四川走在了前列。于今年1月1日开始实施的《四川省数据条例》,从促进数据要素有序流通、推动数据资源高效开发利用等多个方面,对相关行为进行了规范。“四川是一个好的开头,形成的经验可供其他地方参考。”寇纲说。
作为在校大学生,余恒甫也从高校中看到了人工智能的热。“大数据、人工智能等专业现在越来越受欢迎,相信今后在这些领域,高校的产学研成果也会频出。”
标签: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