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画像石上的烧烤图
(资料图)
上林方炉(陕西省历史博物馆藏)
淄博烧烤,已经火到了天际。不知多少人正在淄博各个烧烤店撸着串、唱着歌,更不知有多少人正在前往淄博的路上。距离“五一”小长假还有半个月,淄博市各宾馆、青年驿站等就已经一房难求,到时前往淄博撸串的人数恐怕又要让人咋舌。
烧烤,只是一种特殊的媒介或由头,而淄博抓住了这次“流量”,将这一原本人们司空见惯的街头饮食,做成了火爆网红,让全国各地的人们、甚至很多外国人争相奔赴。
其实,说起烧烤,可以用历史久远来形容。
早在远古,原始人就发现火烧过的食物更好吃,于是开始了食用熟食。由此,烧烤成为制作熟食的最直接手段。距今约7000年前的浙江嘉兴马家浜文化遗址中,出土了陶制长条形烧火架,也就是炉箅。
商周时期,烧烤食品已经是主要食物,烧烤的方法开始升级,人们把烤肉叫做“炙”。《礼记》记载:“炙,贯之火上也。”也就是将肉贯穿起来置于火上烧烤,此时烧烤已经是贵族圈中的一道美食。这与当时的烹饪工具和烹饪技术有关。
春秋战国时期,烧烤不但是祭祀的供品,也是贵族阶层的专享。湖北曾侯乙墓出土过一件烤器,由上盘下炉组成,炉作浅盘形,敞口平底,下有三足,出土时炉内尚有十几块未烧过的木炭,说明当时烧烤是王侯享用的高级料理。
到了秦汉时期,烧烤之风仍是盛行。据《西京杂记》记载,汉高祖刘邦即位以后,常以烧烤鹿肝牛肚下酒。
现在发现的汉画像石中,就有很多表现烧烤的画面。山东诸城市东汉孙琮墓中出土的《庖厨图》中,反映出的烤肉程序、工具,与现行的烤肉串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
西汉马王堆一号汉墓出土过烤肉用的扇子和有关“牛炙”“犬肋炙”“鸡炙”等文物资料。其中,出土的《轪侯家食谱》里记载,随葬食品中,主食、糕点、腊脯制品一应俱全,烹饪方式涵盖了肉羹类、烧烤类、煎炸类、涮火锅、蒸菜类等。当时的珍馐美味已有涮牛肚、涮藕片、烤鹿肉、串烤鲫鱼、煎焖兔、煎焖小雀等。烧烤是出现较多的烹饪方式。在轪侯利苍家的食谱上,出现了牛炙、烤牛乘、豕炙、鹿炙、炙鸡、串烤鲫鱼、串烤鲤鱼等种类繁多的烧烤食物。
到了魏晋南北朝时期,烧烤依然流行,尤其是在当时的西域,即今天的宁夏、甘肃等地。隋朝时期,由于整个民族文化的昌盛也带来了饮食文化的发展。但在众多的烹饪方法中,烧烤食品依然占据重要的位置。这时候的烧烤已经对用火、用料等方面都有了比较详细的要求。
到了元朝,烧烤更为兴盛,蒙古人主要吃牛羊肉,饮食习惯让烧烤成为朝野间最重要的美味。在这个时期,烧烤还被用于祭祀,或者馈赠品。这时候烧烤技术才逐渐完善,烧烤以外表酥脆、肉质鲜嫩的技艺为主,成为宫廷中的美味佳肴。
到了明清时期,烧烤依然在烹饪中占有位置,也是宫廷御膳中的重要品种。据史料记载,清代时大街小巷到处都有烤串出售,可见人们对烧烤的喜爱。清代康熙二十五年(1686年)北京大街上就有小贩,沿街叫卖烤肉。在《红楼梦》里面曹雪芹也曾经写到大观园里面的烧烤鹿肉,而在当时烧烤菜也是各种宴会上的重要菜品。
到了当代,烧烤的方式更多,烤制的食物品类更是五花八门,各地有各地的特色,各地有各地的味道,已经成为人们最常见的美食之一。
想要更好地了解古人的烧烤文化,还是要看看各类文物中古人的烧烤器具和烧烤图像,就能看出烧烤这一古老的烹饪方法的历史和流传过程,能领会到中国烹饪的悠久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标签: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