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资料图)
(范玲玲 张素)“中国环保公益组织发展面临一些难题,比如‘竞争性’不足,个人发展、机构成长‘确定性’缺失等。面对新的外部环境和资助对象,亟需迭代组织理论、解决组织化难题。”清华大学社会学系副教授晋军近日说。
由北京市企业家环保基金会(简称SEE基金会)等主办的“创绿家&劲草同行十年路”活动近日举行,晋军在活动期间发布并解读《创绿家及劲草同行十年评估报告》。在他看来,未来一段时期需要挖掘人才,协助环保伙伴适应外部环境变化,推动环保公益业态多元发展。
据介绍,SEE基金会发起“创绿家环保公益创业资助计划”已满十周年。截至2022年底,该项目共资助511个初创期环保公益组织,资助金额超过4322万元。“劲草同行—成长期环保组织支持项目”累计投入资金超过4500万元。
另据统计,由SEE基金会与“劲草同行”伙伴、导师共同发起的嘉年华活动,已在30余座城市累计开展70多场,参与公众达到12万人次。
有学者评论认为,从“做项目”到“做机构”,以扩大基数、提升质量来推动环境治理的公众参与,有利于破解组织化难题。
本次活动期间,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研究员王晓毅发布了题为《公益环保行业的发展转型——从项目驱动到组织驱动》的报告。他对报告进行解读时说,中国的公益环保已进入到公众广泛参与的发展时期,“公益环保面临着发展和转型的双重任务”。
王晓毅说,公益环保行业发展是生态环境治理现代化的必然需求。未来,更需要转换机制,从项目驱动的公益环保行业发展策略,转向项目和组织双轮驱动。“公益环保组织的发展有赖于规模扩大、专业化水平提升和形成组织网络,在这个发展过程中,政府、企业、引领型公益组织及专业人士都负有重要责任。”他说。
在SEE基金会秘书长杨彪看来,清晰稳定的战略是成长期环保组织进一步发展的基础。他在分享经验时说,要重视陪伴的价值,关注组织成员状态,同时也要鼓励跨界人群参与环保公益,带来资源、经验和方法。此外,要注重引领、开发、挖掘更新议题,最终回归环境问题的解决。
北京市企业家环保基金会成立于2008年,旨在打造企业家、环保公益组织、公众共同参与的社会化保护平台。本次活动上还揭晓了创绿家、劲草同行、劲草嘉年华的最新标识,来自多个基金会和社会组织的代表共同探讨了公益行业发展经验和未来行动方向。(完)
标签:
相关新闻